亚马逊:AI时代的悄然布局者? | 大公司如何做AI

2017年01月11日 由 duketxl 发表 23585 0
亚马逊:AI时代的悄然布局者? | 大公司如何做AI

似乎在互联网的每一个时代,亚马逊总能先行一步。1994年,当中国接通第一次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时, 贝佐斯已经创办了第一家在线书店,后来成了全球万货商店。2003年,当数据库还是Oracle的天下时,亚马逊已经开始了AWS的研发之路,如今云已成为互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当下,当Google、微软、IBM都在宣传自己的AI技术进展时,鲜有宣传的亚马逊却已将至少百万台智能音响推入家庭,在世界第一的公有云AWS上提供AI技术支持。

AI时代,亚马逊还会走在前面吗?

亚马逊:AI时代的悄然布局者? | 大公司如何做AI



2017年CES, 亚马逊并未参展,但支持亚马逊Alexa系统的产品却遍布展会各个角落,媒体统计有超过700个设备。亚马逊面向C端的AI智能正不知不觉推广开来。

时间如果回到2014年智能音响Echo推出时,那时的亚马逊还因为这件产品受到了批判者无情的嘲笑。不专业、无用、极客才会买、不兼容iOS,来自业界的质疑不断。但少有人会想到,人们居然慢慢的开始喜欢这款产品了,到2016年12月时,已经有超过500万台的销量,2016年圣诞节期间的销量同比增长8倍。

业界不得不承认,一个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智能家居中控产品正在成型。在此之前,Google 的恒温器、安防摄像头,苹果的智能手表,都未能打开局面。

Google、微软、苹果等巨头纷纷跟进。 2016年I/O 大会上,Google推出Google Home智能音箱;微软与哈曼卡顿合作,将Cortana智能助手集成至智能音箱;据说苹果的智能音响也已经在路上了。

对标Echo和Alexa成了科技圈流行词。今年CES期间,百度发布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宣传口号就是“ 对标亚马逊Alexa”。国内不少做智能语音助手的创业公司融资时,也从对标Viv, 改成了对标Alexa。

现在, 你可能很难找出几家不做智能音响的大公司了。国内学徒京东与科大讯飞合作,推出“叮咚”音响,阿里巴巴与飞利浦合作推出智能无线音箱 “小飞”。 LG、联想等公司也在今年CES期间推出了音响类产品。“ 智能音响领域的联发科们” 则已经开始提供保姆式的解决方案了。

更多的公司则选择接入亚马逊Alexa。从福特这样的车厂,到华为这样的手机厂商,纷纷在产品中增加了对Alexa的支持。灯泡、开关、恒温器、摄像头等硬件产品都开始付费接入ALexa的API。在此前的一个媒体活动上,CTA( CES 主办方)的首席经济学家 DuBravac 就表示亚马逊的 Alexa 目前已经支持 1500 种不同的应用。

事实上,这个在今天开始备受关注的项目始于2011年的126实验室。直到2015年底,Rawles把106项专利转到亚马逊名下 ,业界才恍然大悟,而那时Echo已上市。 据说,这期间亚马逊 CEO 贝佐斯 一直都是 Echo 的拥簇者。



如果说亚马逊在面向C端的AI方向还有些无心插柳,在B端的布局或许早有规划。

2016年底,亚马逊举一年一度的re:Invent 大会上,AWS正式推出自己的AI产品线:Amazon Lex、Amazon Polly 以及 Amazon Rekognition,分别定位于可编写自然人机交互、语音转换服务以及图像识别。AWS正式加入了这场人工智能领域的大战。

稍早两周前,AI领域的知名专家李飞飞及李佳加入Google,入职云计算业务新成立的机器学习部门 。云加AI成为新的趋势,Google这一行为也被解读为希望借AI赶超AWS。

作为提升数据处理效率的有利武器,AI 还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落脚点,云天然的是数据处理的天然土壤。云端的海量数据,给人工智能提供了宝贵的训练数据; 公有云市场的绝对领先,则给了AWS 在AI时代的商业先机。已经成为云服务巨头们极为看重的市场。

亚马逊在公有云市场的份额和客户优势很难被忽略。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最新季度数据,AWS云服务在全球IaaS公开市场份额已达45%,高于微软、Google和IBM的总和;而云服务业务的利润则一度占到了亚马逊季度总利润的25%。

时间再回到16年前,亚马逊还在做在线图书生意, Oracle还统治数据库界。计算机科学专业出身的贝佐斯开始改变亚马逊网站的架构,要求团队所有的程序模块都要以通过 Service Interface 方式将数据与功能开放出来。这场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的革命,在2003年开始被放大,终于在2006年迎来了Amazon EC2 (Elastic Compute Cloud) 上线。

然而亚马逊的这一举动,并未得到巨头们的响应。当时,巨头或忙于竞争无暇顾及,或不曾预料到云计算的趋势无意争取。直到多年之后,才有Google跟进。而那时,亚马逊已经一骑绝尘。



亚马逊在AI领域的优势,或许来自于基于自身业务的感知。

2015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亚马逊都是全球最大规模的跨国电商,抢下了海量C端市场用户;2006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又成了公有云市场领域当之无愧的翘楚,抢下了接近半壁B端市场客户。这使得亚马逊对于用户的喜好、客户的诉求都有足够的了解。

这种优势,在AI时代更难以忽视。

即使第一款成功的终端产品不是音响,海量的消费数据,也使得亚马逊有足够的机会,了解用户喜好,推出一款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终端产品。坐拥近20亿用户,这使得亚马逊有足够的渠道优势触达用户。

而在B端,亚马逊自身的业务涉及到“零售”、“金融”、“仓储”、“物流”、“客服”、“视频”、“技术”等诸多环节,且体量要大于这些行业中的大部分中小公司,这意味着满足亚马逊需求的解决方案,几户可以解决大量中小企业的问题。

过往的很长时间里,亚马逊的AI技术都是用来解决自身问题的。从个性化推荐、动态价格优化、供应链优化、预测式发货,再到自动化仓储、无人机送货、无人超市,无不是建立在AI技术的支持上的。

个性化推荐是电商领域比较成熟的技术。据说,通过个性化推荐,亚马逊获得了10%到30%的附加利润,而电商市场上的销售商也有不少收到过亚马逊靠谱的建议。这些技术最终很可能会落脚到亚马逊的“预测式发货”功能上,这个还在专利阶段的功能,想要根据用户的偏好,提前将前者的兴趣商品配送到距离用户最近的快递仓库,一旦消费者下单,很快就能送货上门。

2013年,亚马逊第一次跻身全美前十零售商的榜单,动态价格浮动技术功不可没。每隔十分钟,亚马逊就会改变一次网站上商品的价格,背后则综合了用户喜好、库存、历史订单、利润预期等多种因素。这使得亚马逊能以近乎于实时的方式,保持在产品方面的竞争力。这一年,亚马逊的平均盈利增长了25%。

而这些依托线上积累的AI技术,也在线下抢占新零售的战役中被应用。即将在2017年推出的Amazon GO无人超市,背后少不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无线射频识别、图像解析和感测融合等技术的支持。当线上零售开始向线下渗透成为新趋势时,或许不久之后,人们又会看到无人超市背后多年的故事。



亚马逊对外的宣传鲜会提及人工智能这些炫酷的概念,但在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中,AI却处处可见。

经历二十多年的时间和长期的亏损,亚马逊终于找到了电商、云服务、Prime 三个盈利方向。在人工智能诞生的第61年,AI技术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AI会成为亚马逊的第四极吗?这个方向的讨论零星可见,恐怕短时间内也并不现实。

与Google、微软、IBM、Facebook同属Partnership on AI这一联盟,但现阶段亚马逊的商业诉求显然与其他几家并不完全相同。Google、Facebook 90%以上的收入来自广告,微软的收入主要来自Windows、Office、企业软件业务,亚马逊接近90%的收入来自电商。这种历史积累的惯性,也必将影响这些公司接下来的方向。

接下来的十年中,作为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很可能会希望利用AI技术提升广告的效率与范围。作为世界最大的网络社交平台, Facebook 很可能仍会更关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联通。而同时具有云与端优势的微软,增加营收的切入点很可能还是B端客户与生产力流程。作为全球最大的企业服务商之一,IBM势必希望将Waston带入更多领域,并真正产生经济价值。

但巨头们还要抢生态。这意味着还要在入口、标准等方面有所建树。端与云很可能成为C端与B端的入口。事实上巨头之间的竞争已然开始,这些年围绕智能家居生态的竞争一直未停歇。C端的终端形态依然不明朗的情况下,云服务的增长潜力必然会是战略重镇,AI就是强力的工具。

AI技术层面,Google、微软一直在讲的开源、AWS推出的AI功能,本质上并无差别,都是为了赋予自家云端客户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数据、计算力、算法模型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工智能的效果,这也就基本上意味着长远来看,这些公司的技术实力有可能会很趋近。而基于技术之上的应用的标准化、通用化,或许会成为接下来重要的战场之一。

欢迎关注ATYUN官方公众号
商务合作及内容投稿请联系邮箱:bd@atyun.com
评论 登录
热门职位
Maluuba
20000~40000/月
Cisco
25000~30000/月 深圳市
PilotAILabs
30000~60000/年 深圳市
写评论取消
回复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