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大数据,区块链…扒一扒《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黑科技
2019年07月29日 由 sunlei 发表
482813
0
最近剧圈儿又有一部“惊世之作”火爆全网,凭着精良的制作,超快的节奏,以及演员走心的演技,迅速捕获大批粉丝的心,在一众国产剧中脱颖而出,并获得豆瓣评分8.6的好成绩——《长安十二时辰》。
然而在众多自媒体小编的眼中,这部剧是美食剧,美妆剧,年度最佳剧集,但是身为一个科技领域自媒体小编,追剧却追出了独特的乐趣。
"大数据","5G技术","区块链技术","密码学","高清探头",“虚拟现实”等等在剧中轮番出现,让小编不禁感叹“这哪里是什么古装悬疑剧,这分明就是一部黑科技的科普剧啊!”
说了半天,《长安十二时辰》究竟讲了什么故事呢?简单来说就是大唐版的 “ 24小时反恐作战 ”。
故事主要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各位如果对剧情感兴趣,可以马上开始追起,接下来我要进入今天的主题——逐一分析这部剧中的黑科技知识了。
一、『 望楼传讯——5G技术 』
一千多年前,如何有效管理一个百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呢?
靖安司丞李必发明了唐代的无线通讯——望楼体系
图内即为望楼,担负着监视,保卫,传输信息,治安维护等等职责。而如何传输信息,这就要用到大唐的"5G"技术了,利用望楼内的鼓手+密码学+肉嗓子,组成了望楼与望楼之间的信息传递。信息基于《唐韵》解码,就像是莫尔斯电码一般。依靠这一体系,坐镇靖安司大望楼,便可统一遥控调度全城的城防力量。这在当时可算是最先进的5G技术了。
信息传送机制
望楼之间的信息传送机制,非常有特色。
根据剧中介绍,为了保证消息能快速准确传递,望楼专门设计了一套图形编码系统。楼的四面设置了翻板,士兵翻动翻板,同时擂鼓提醒,以此传递信息。
这些信息还经过了加密,需要通过密码本才能破译。
望楼的消息,经过楼与楼之间的传递,最终到达靖安司,由通传(传令兵)口头报送给司丞李必。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望楼之间的信号编码系统是经过剧组精心设计的!并非随便翻翻信号板而已!
就连原作者马伯庸也吃了一惊:
这套系统,基本上可以看到现代蜂窝通信系统的一些影子了。
需要注意的是,望楼在四个方向都可以发送信息,从组网方式来看,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甚至可以说,它具备初级的mesh自组网通信能力。
不过,再强大的系统,也抵挡不了内部的渗透。本剧发展到后面,竟然发现,负责传令的士兵都是敌人安插的暗桩(卧底)。
在这种情况下,望楼系统基本上就没有保密性可言了。望楼的价值,也大大弱化了。
除了保密性之外,望楼系统最大的缺陷,就是时效性太差。
消息的传递需要编码、翻信号牌、看信号牌、解码、传令等多个环节,需要大量的时间。从紧急状况发生,到靖安司收到消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时延。
二、『 大案牍术——大数据 』
“案牍”一词指的是古代办公用的文书。“大案牍术”说白了就是以高超的记忆力对长安各个部门过往的办事文件进行记忆、归纳、整理而成的“大唐人脑数据库”,再从数据与信息间发现诸多关联,进而找到线索。所以说,“大案牍术”就是那个年代的大数据分析,书吏就是最早的“人工智能”。
靖安司,就是这么一个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于一身的超级衙门。
以司丞李必为中心的决策层,就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衙门官员,就是系统的算力资源。望楼,就是支撑它运作的通信系统。
但是,这个集中式计算的架构也不是完美的。
因为前面所提及的时延问题,靖安司的决策速度太慢,大大的影响了抓捕行动的效率。
剧中李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果然进行调整,授权身处一线的张小敬全权负责现场的工作,安排姚汝能、崔器和檀棋等下属去现场支持张小敬,大大提升了抓捕工作的效率。
友情提示:事实上,大案牍术在唐朝并不存在,是原著作者马伯庸在作品中杜撰的。
三、『 长安城的大沙盘——虚拟与现实 』
长安城大沙盘,和现代的虚拟现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普通百姓手里连坊图都没有的情况下,这个真实复现长安的大沙盘便显得极其有价值,结合望楼体系,靖安司总部的人就好比拥有了一个可以鸟瞰全长安的无人机,随时可以了解被追踪的目标当下的位置,从而做出及时的指挥调度。
四、『长安城的CIA』
(特殊衙门)靖安司,戡乱平镇曰靖,四方无事曰安。作为唐玄宗亲自秘密设置的情报中心,统摄整个长安的贼事策防。这里收集了长安城的大量档案信息,还有所有部门的要件,例如居民户籍、进出关货物清单、城坊规划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靖安司这个衙门,就是长安城的CIA(中情局)和IDC(数据中心)。
因为当时没有计算机,所以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的工作人员,就是靖安司IDC的“算力”。
关键配角之徐宾,就是一个典型的超级人肉CPU。
他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归档整理能力和数据检索能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查到所需要的数据档案。
五、『 区块链技术 』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比较冷门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密码学加密加上信息传输的一种数据库。而这种技术在《十二时辰》中也展现了雏形,在两个地方都出现过。
第一个地方还是刚刚说到的望楼,通过"密码学"与"5G"传输了很多信息到达靖安司,再通过靖安司司丞的处理信息,再将命令反馈回去,然后再指挥张小敬或是旅贲军。这不就是区块链技术的雏形么?
第二个地方就在刚刚提到的靖安司主事徐宾身上,徐宾脖子上有个项链,在寻找数据找到信息的时候都会摸一摸,据说每一个珠子代表了一个数据库,而这连在一起的一个个数据库不就像区块链技术一样么?
六、『 长安城、108坊——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
唐长安城面积达84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2.4倍,比同时期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大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古罗马城也只是它的五分之一。
它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超过100万。唐王朝的建立后,对唐长安城进行了多方的补葺与修整,使城市布局更趋合理化。龙首原上大明宫的建立,使李唐王朝统治者更加占有高亢而优越的地理位置。站在龙首原上,俯瞰全城,更显一代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度与风范。
说到此处,最近大家比较关心的垃圾分类的话题,早在唐朝,就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对城市垃圾进行管理,108坊,坊有坊墙,坊墙外是排污的水渠,长安城的居民会将生活污水通过水渠排出,水渠连通着长安城外的几条大河,可以避免渗入地下对水质的污染。
总而言之,《长安十二时辰》就是一部融入了现代科技思维的古装悬疑剧,是一部唐朝的“长安反恐24小时”。 尽管剧中的很多元素属于杜撰,但也远远的超过了同类题材作品,惊艳的成绩背后,是整个团队和各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剧中有趣的科技确实有我们现在所天天接触的科技的影子。希望各位看剧愉快,收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