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量子霸权论文,量子计算的里程碑
2019年09月23日 由 TGS 发表
269988
0
量子计算机用3分20秒完成的一项计算,全球最强大的超算Summit要花1万年。这个成果,来自于谷歌发表在NASA官网上的最新量子计算研究。这意味着谷歌的量子霸权,或许真的实现了?
量子霸权
量子霸权,也叫量子优势,即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功能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可以完成经典计算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在一天之内破解原本几万年才能破解的密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快速模拟分子模型。提出这一假想的原因是,量子计算机的发展似乎遵循着“内文定律”,而经典计算机则遵循着“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众所周知,即计算机芯片的晶体管密度每18个月翻一番,算力增强一倍,这是一种指数增长的规律。但是近年来随着晶体管的尺寸逐渐逼近物理学极限,这一定律已经放缓甚至失效。
来自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负责人Hartmut Neven认为,量子计算机的速度正在以双指数的速度增长。量子位相比普通位具有效率优势,如果一个量子电路具有4个量子位,那么一个经典电路必须具有16个普通位,才能实现等效的计算能力。
然而,量子芯片也在快速改进。谷歌量子芯片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发展,这种快速改善得益于量子电路中错误率的降低。而降低错误率能帮助构建更大的量子芯片。因为双指数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指数函数,所以谷歌认为虽然量子计算机速度现在远不及经典计算机,但是总有一天会超过后者。这不仅是自夸,去年12月,一台笔记本电脑即可模拟谷歌最好的量子计算机,到了今年1月,一台功能强大的台式机才可与之媲美。2月,经典计算机的速度已经不能和量子计算机相匹敌,无法再模拟后者,或许这就是计算机的优胜劣汰,倒是能和进化论扯上一点关系——尽管计算机不是生物。
量子计算领域的里程碑
谷歌实现量子霸权的消息以论文形式在计算研究社区内传播,成为了上周末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新闻,在国内,有关这一问题的知乎讨论文章轻而易举便得到了 3000 多万次点击。麻省理工学院量子物理的一位在读博士,对于谷歌的论文进行了简单的解读:
在硬件方面,谷歌一直用的是超导电路系统,这里是 54 个物理比特 (transmon) 排成阵列,每个比特可以与临近的四个比特耦合在一起,耦合强度可调 (从 0 到大概 40MHz)。
谷歌在多项式时间内实现了对一个随机量子电路的采样,而在已知的经典计算机上需要的时间则非常非常之久,像文中实现的最极端的例子是,对一个 53 比特 20 个 cycle 的电路采样一百万次,在量子计算机上需要 200 秒,而用目前人类最强的经典的超级计算机同样情况下则需要一万年。亦即在这个问题上,量子实现了对经典的超越。这里的 cycle 指的是对这些比特做操作的数目,一个 cycle 包含一系列单比特操作和双比特操作,可以近似理解为电路的深度。
那位优秀在读博士的观点是,我们对于谷歌新研究感到振奋的同时,要保持清醒,因为离着实现量子计算的完全功力还有很远的距离。硬件上有集成化的问题,比如:超导比特系统要加微波 control 要谐振腔 readout,比特数目增加后有空间不足和 cross-talk 等问题,远远不止在图中看到的一个小芯片那么简单。
本文文末有论文的原文链接,供大家参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或许能得出有趣的观点也说不定。
现在与未来
IBM的量子计算战略负责人Robert Sutor,提到过一个“量子优势 (Quantum Advantage) ”概念,简单介绍了其实用性:量子优势是在一个真实应用场景里面,例如:金融服务、AI、化学,而不是幻想的产物,量子计算机做出了比任何经典计算机要明显优秀的工作。
2018年,波士顿咨询公司 (BCG) 发布的报告认为量子计算机可以改变许多领域的游戏规则:例如密码学和化学。对化学的影响会广泛波及材料学,以及农业和制药等等领域。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就更不用说了。另外,物流,制造,金融,能源……也都会出现新的应用。
目前,似乎已经渐渐接近目标了,而下一个目标,则无外乎容错率的问题,即能在一项计算当中实时纠正错误,原则上可以实现无错的量子计算,主流的方法叫做“Surface Code”,但由于远远超出了当前量子计算的最强算力,也被经常讨论究竟有没有那个必要。谷歌研究者期望量子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可以继续以双指数率增长:模拟量子电路的经典开销随计算体积的增大而增加,并且硬件的提升将有可能遵循量子处理器的摩尔定律,使得计算体积每几年就增大一倍。为了保持双指数增长率并最终提供能够运行 Shor 或 Grover 等已知的量子算法所需的计算体积,量子误差校正工程将成为以后的关注重点。
关于量子计算,有许多思路可走,但没有哪个方向是确定的。虽然在实现量子霸权的道路上,谷歌目前可能已经实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现实却是,人类距离真正的“量子霸权”时代,还很远。
PS:算得快不等于算的对奥亲!
论文链接: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9lv8p1fB47z1pEZVlfDXhop082Lc-kdD/view
参考来源:华尔街见闻、谷歌官网、央视新闻网、腾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