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打造智慧城市,浅谈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趋势
2020年01月22日 由 TGS 发表
689306
0
智慧城市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期待,未来10年内,中国将有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城市创造了80%的国民收入、90%以上的财政收入,城市发展得好,经济发展才更有动力。
近年来,兰州新区积极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产业,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西北地区数据资源中心和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
智慧城市建设
兰州新区官方提供的公开资料显示,兰州新区已签约落地华为云计算、清创云计算、国网云数据中心等大数据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260亿元。2020年,可为西北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计100万个云计算终端提供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大数据服务,打造“丝绸之路信息港”。 据统计,依托智慧城市平台开展大数据应用分析,兰州新区实现核心区人脸识别、车辆分流智能化,伤亡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5%,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4%,八类主要刑事案件下降20.7%,民众安全感大幅提升,和谐新区得到社会点赞。
为推进兰州新区智慧城市基础建设,从2017年开始,兰州新区市政集团开始在城区雨水、污水井盖上安装二维码号牌。截至目前,已有5000块左右井盖有了“身份证”,不仅保障了下井作业工人的人身安全,也能在管道损坏等情况下及时联系产权单位。
除了井盖二维码,兰州新区已经安装并启动14000多个二维码门牌,让信息化走进千家万户,打通社会治理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兰州新区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彭喜加表示,智慧门牌的出现,让信息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如果社区有了家庭或邻里纠纷等,扫一扫门牌二维码,就能联系到负责管辖该区域的民警,将有纠纷的事务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民转刑、刑转命”的恶性刑事案件发生。
未来,兰州新区可依托智慧路灯系统,拓展智慧控制中心,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同步跟进市政排水管网运行状态,智能调控,保证桥梁、隧道、边坡等公共安全。
未来趋势
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非常广泛,但核心主线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城市服务质量。ITU-T将智慧可持续发展城市定义为“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和其他手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运营和服务效率以及城市竞争力,同时确保满足当代和后代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方面需求的一种创新型城市”;国际标准化组织将智慧城市定义为“在已建环境中对物理系统、数字系统和人类系统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为市民创造一个可持续、繁荣、具有包容性的未来.
早在20世纪,钱学森就强调要把现代城市看作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到目前为止,关于智慧城市巨系统,在众多咨询服务商、软件厂家、系统集成商中能够真正提供所有解决方案的几乎没有,因为它涉及的目标维度多、要素多以及自身内部关系复杂。未来,业界对于智慧城市的探索将回归到城市巨系统,探讨在人类发展的技术经济主线上如何找到城市的当前发展位置。降维的根本前提是要找到社会发展的主脉络、总体趋势——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到智能经济。
IDC预测,到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将达到1894.6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89.2亿美元。智慧城市相关底层技术包含:物联网数据采集终端及网络、数据互联互通、数据挖掘与大屏呈现、智慧城市展示中心、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一卡通等。这些ICT范畴的技术,依然会是智慧城市投资的主战场。
另一方面,当前行业中所称的城市大脑,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大脑,大部分实践体现为对城市交通的管理,姑且可以称之为城市大脑的1.0时代——“交通大脑”。未来,随着智慧城市的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垂直领域开发为城市大脑。简单举例来说:
医疗行业的健康大脑可以在城市医院、疾控系统、社保中心、药店等系统中进行数据互通,从而可以及时分析判断城市中市民的健康状况,提出城市的健康发展政策和进行重大传染疾病应急指挥。
城市生态大脑可以对环境传感器终端、卫星数据、气象数据、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并分析城市的生态质量,通过复杂科学管理手段分析环境生态数据可以预判雨季城市内涝点和进行灾情防备。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数字经济时代是数据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时代,5G扩大了数据流动的广度、深度,是数字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助推器。从前十年智慧地球理念的引入,到智慧城市在我国遍地开花;从政府主导到政府、国企与民企合建,社会化力量参建。那么,下一个十年,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必将走上自主创新的蓬勃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