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公司Figure AI在X平台上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们将退出与OpenAI的合作协议,转而专注于内部人工智能的研发。这家总部位于湾区的公司表示,这一决定是基于在AI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在与TechCrunch的对话中,Figure AI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rett Adcock并未透露具体的突破细节,但他承诺,在未来30天内将向公众展示“人类形象中前所未见的东西”。这一表态引发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和期待。
OpenAI一直是Figure AI的长期投资者,两家公司去年曾宣布达成一项交易,旨在“为人形机器人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同时,Figure AI也宣布完成了6.75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达到26亿美元。迄今为止,Figure AI已从投资者那里累计获得了15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然而,Adcock表示,与OpenAI的合作在整合方面遇到了问题。OpenAI作为一家大型公司,其人工智能模型覆盖广泛,但将AI引入到物理对象(如机器人)中的具象化AI并非其主要关注点。Adcock认为,构建一个以提供特定硬件动力为重点的端到端AI模型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他强调:“要在现实世界中大规模解决具象化AI问题,必须对机器人AI进行垂直整合。我们不能外包AI,就像我们不能外包硬件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也进行了多方投资,包括挪威机器人初创公司1X。不过,Figure AI并未将家庭领域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更关注于与汽车制造商等客户的合作。例如,宝马已宣布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中部署Figure机器人。
此外,有消息称OpenAI可能还在研发自己的人形机器人硬件,并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了涉及人形机器人的商标申请。这一消息与Figure AI的退出决定同时传出,引发了业界对于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的猜测。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Figure AI仍表示将坚定地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他们最近搬入了一个更大的湾区办公室,以容纳迅速增长的员工队伍。就专有软件而言,Figure AI借鉴了苹果生态系统的产品开发方法,致力于创建与硬件系统紧密配合的软件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大多数人形机器人公司正在自行开发定制的人工智能模型,尽管行业中仍然存在合作伙伴关系。例如,波士顿动力去年宣布与丰田研究院合作,为Atlas人形机器人引入AI智能。这一趋势表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自主研发和创新将成为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