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苹果公司发布了一篇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了消费级机器人的研发工作,指出具有表现力的动作对于优化人机互动至关重要。该报告开篇即指出,与大多数动物一样,人类对运动和细微的动作变化高度敏感。
为支持这一观点,苹果引用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例子。皮克斯由已故的史蒂夫·乔布斯等人创立,其标志性角色——1985年短片中的台灯“小台灯”长期作为公司吉祥物。同样,苹果在研究中也选择了一个台灯作为“非拟人化”的示例,因为台灯不具备明显的人类特征,但可以设计成表现出熟悉的行为。
研究论文指出,为了让机器人与人类更自然地互动,机器人的动作设计应融合表现性特质,如意图、注意力和情感,同时兼顾传统功能性因素,如任务完成度和时间效率。
随论文发布的一段视频展示了这些动作,其中很多都模仿了皮克斯的创作。例如,台灯灯罩被视作头部,而支撑结构则充当颈部。
在视频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该机器人在潜在产品化方面的表现。当用户向这台未命名的台灯机器人提问时,它最基本的功能类似于HomePod、Amazon Echo等智能音箱的增强版动能版本。面对台灯的人提出问题,机器人以Siri的声音回应。
通过分屏视频,研究强调了表现力动作的重要性。当被问及外面天气如何时,一个版本的机器人只是简单地回答了问题,而另一个版本则转动“头部”望向窗外,仿佛通过视野获取信息。尽管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它凸显了即使是微小的动作也能激发人类大脑中的错觉——拟人化感知。表现力动作带来的熟悉感有助于在人与物体之间建立联系。
苹果发布这项研究之际,正值该公司据传正在加强消费级机器人研发力度,为推出更先进的智能家居系统做准备。这些研究成果显然可以被应用于使家用机器人中枢更具表现力。这与亚马逊Astro机器人的设计理念相似,但苹果研究中的非拟人化形态暗示其机器人可能比亚马逊的机器人更少具有人类特征。
有关即将发布的产品的传言将其描述为“带有iPad的机器人手臂”。不难想象台灯形态如何应用于这种设计。当然,苹果的消费级机器人部门似乎仍处于研发阶段。从现在到产品发布之间,还可能发生很多事情,包括形态的重大变化或项目在发布前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