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财经新闻媒体报道,知名人形机器人企业达闼机器人被曝已关闭,其总部大楼人去楼空,分公司甚至面临水电断供的困境。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已关门多时,且尚欠员工薪资难以追讨,引发广泛关注。
据了解,自今年年初以来,达闼机器人的多位技术人员已经开始向各大人形机器人厂商求职,以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据媒体报道,从去年2月起,达闼机器人就开始对所有员工工资中1万以上部分进行折半发放,而到了3月和4月,工资更是彻底停发,招聘活动也全面停止。5月份,公司虽然为全体员工每人发放了1万元,但此后公积金和社保相继停缴。从6月起,达闼机器人的员工开始大范围被迫离职,被裁撤的员工人数接近500人。
除了员工薪资问题外,达闼机器人还拖欠了巨额供应商货款及银行贷款。据天眼查App显示,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司法案件20余起,被执行总金额已达3530.09万元。自2024年1月以来,该公司多次被曝出成为被执行人,财务状况堪忧。
在达闼机器人团队被解散的消息曝出之前,该公司还曾在今年3月与厦门松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发和推广一款配置“灵巧手”的洗护康养功能的人形机器人。此外,在2月,国华也曾公告称与达闼机器人就有关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签订了一项合作框架协议。然而,这些利好消息的传出并未能改变达闼机器人的困境,反而让业内人士对其“闪崩”感到更加唏嘘。
据知情人士透露,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达闼机器人并未放弃,公司创始人兼CEO黄晓庆仍在努力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作为具身智能行业的独角兽企业,达闼机器人自2018年创立以来便备受瞩目,吸引了阿里巴巴、软银等多家顶尖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截至2023年7月,该公司已累计完成了四轮融资,融资总金额约54亿元人民币。
然而,尽管在技术和业务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达闼机器人在市场上的表现并未达到预期。其推出的双足机器人在功能多样性、运动态势和用户体验上与竞品相比存在差距,且云端大脑和柔性关节的实际应用效果也未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此外,无序扩张导致的资金链断裂也是造成达闼机器人目前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悉,该公司在多个城市设置了分支机构,对外投资频繁,人员扩展速度也特别快,且多为高薪聘请,这极大加快了资金的消耗速度。
搜索发现,近一年来,除达闼机器人外,还有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被曝倒闭,如蚕丛机器人、领贝机器人等。此外,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也宣布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原因在于商业化路径不清晰。有预测认为,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到2025年底到2026年初,这一产业可能迎来一个倒闭潮。具身智能产业或将迎来“洗牌”时刻,行业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