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hatGPT的图像生成器因Studio Ghibli风格艺术趋势的推动而备受瞩目,LinkedIn用户则掀起了一股新风潮:将自己“玩具化”。
这一潮流包含多种表现形式,其中“AI动作玩偶”风格最受欢迎。用户通过生成技术,将自己塑造成塑料玩偶形象,置于泡罩包装中,并搭配笔记本电脑、书籍和咖啡杯等配件,与LinkedIn平台特性相契合。此外,还有模仿知名品牌风格的版本,如“芭比盒挑战”。
尽管这一趋势始于LinkedIn,但现已扩散至Facebook、Instagram和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然而,其热度远不及此前的Ghibli艺术热潮,在谷歌搜索排名中,Ghibli艺术风格仍遥遥领先于AI芭比、动作玩偶或玩偶等相关词汇。虽然Ghibli风格曾因伦理、环境和版权问题引发争议,但此次“玩具化”潮流尚未出现类似程度的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AI生成的玩偶形象均明确标注了ChatGPT为图像生成器。该文本转图像功能自上月推出以来广受欢迎,导致OpenAI不得不限制图像生成量,并推迟对免费ChatGPT账户的访问权限,以缓解服务器压力。尽管“玩具化”潮流规模远小于Ghibli图像,但它再次证明了ChatGPT作为吸引普通用户的AI服务的地位。
目前,这一新潮流主要局限于LinkedIn平台,由营销人员和自封的意见领袖分享,但互动量普遍较低。尽管Mac Cosmetics和NYX Cosmetics等知名品牌已加入其中,但知名人士和网红对此兴趣寥寥。唯一尝试此潮流的“名人”是Marjorie Taylor Greene,其参与程度尚待观察。